(中央社台北27日電)台北市信義區寶林茶室發生疑似食品中毒事件,相關醫院、1999及民眾陸續通報,截至今天傍晚,台北市衛生局已接獲9例,其中2例死亡、4例仍在加護病房救治中。
台北市衛生局今天下午舉行記者會,局長陳彥元、食品藥物管理科長林冠蓁、疾病管制科長張惠美、醫事管理科長陳怡龍等出席,說明寶林茶室案最新狀況。
陳彥元表示,三軍總醫院稍早再度通報1例個案,為53歲女性,22日在寶林茶室食用粿仔條,目前因肝衰竭、敗血性休克、酸中毒正在加護病房救治中,相關就醫病例累計9例。
陳彥元指出,目前接獲這9例,都是在19日至23日期間前往寶林茶室用餐,且都有吃粿仔條或河粉,12小時內就出現症狀,並在極短時間內惡化至肝衰竭、敗血性休克、猛爆性肝炎、敗血性休克等狀況,肝指數皆升高至上萬。
陳彥元呼籲曾到寶林茶室用餐的民眾,若出現身體不適,盡快到大型醫療院所就醫,並請第一線醫療人員提高警覺,若有病患出現疲倦、噁心、嘔吐等肝炎症狀,又曾有相同足跡,就可能是相關案例。
對於病患狀況,陳彥元說明,9例中有2例已死亡;另有2例為輕症,就醫後已返家;其餘5例則仍在住院中,1人病況好轉已入住一般病房,另4人則皆在加護病房救治中。
米酵菌酸1毫克就能致命 無解毒劑1天內器官衰竭
北市寶林茶室疑食品中毒案,累計多人就醫、2人死亡,衛福部專家會議推測「米酵菌酸」毒素可能性高。醫師表示,米酵菌酸無解毒劑,罕見卻致命,僅服用1毫克,1天內就會器官衰竭。
台北市信義區寶林茶室疑食品中毒案,共有11名個案,其中2名不幸過世,3人仍在加護病房。衛福部次長王必勝今天晚間表示,經毒物學專家、收治病患醫院醫師及疾管署、食藥署等單位討論,經考量過去文獻、臨床表現等,偏向認為毒素引起,且米酵菌酸可能性高。
今天晚間與會的毒物科專家、林口長庚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顏宗海告訴中央社記者,「米酵菌酸」毒素最開始是在印尼被發現,因當地名為Tempe bongkrek傳統椰子發酵餅導致數起中毒事件。另外,米酵菌酸也會出現在米製品,都是發酵過程被罕見細菌Burkholderia gladioli污染。
顏宗海說,溫度介於攝氏22到33度、酸鹼值中性,是米酵菌酸最喜歡的環境。台灣過去未發生過米酵菌酸食物中毒,但印尼、非洲、中國都有案例,米酵菌酸少見卻致命,民眾不慎吃到污染食物,毒素直接攻擊人體細胞負責製造能量的線粒體,影響細胞呼吸,只要1毫克就會致命。
顏宗海表示,不慎吃入遭米酵菌酸污染的食物,個案會出現噁心、嘔吐、腹瀉等類似急性腸胃炎症狀,甚至可能在1天之內多重器官衰竭,死亡率達4成以上。更可怕的是,米酵菌酸沒有解毒劑,僅能提供支持性療法,如呼吸衰竭就插管、休克就打強心劑。
這次信義區寶林茶室疑食品中毒案的個案都曾在3月19至22日間到在寶林茶室用餐,有食用粿條、河粉等餐點,顏宗海說,粿條、河粉都是屬於米製品,今天晚間的專家會議中,大家討論了很多,共識是米酵菌酸食物中毒的最大可能,但仍不能排除其他可能性。
|